恐怖故事-半夜吓人的鬼影惊悚的电子画面
0 2025-04-04
28年前,因为一部电影,冯小刚伤害了冯巩
2003年,冯小刚做了这么两件事。
一,拍了电影《手机》。
二,写了一本自传《我把青春献给你》。
因为《手机》,多年后一位“有一说一”的央视前主持,让冯小刚的职业轨迹出现了重大波折。
而在《我把青春献给你》中,冯小刚回顾往事,感慨唏嘘,尤其关于冯巩,情绪涌上心头:
“我知道我伤害了他,现在想起来也伤害了自己”。
也许你好奇,冯小刚怎么就把冯巩伤害了?
其实是这么一档子事:
1985年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,还在美工师职业中挣扎的冯小刚,见到了王朔。
作为京圈创始人之一,王朔慷慨的接纳了这位小弟。
从此冯小刚走在了从编剧到导演的康庄大道上。
那时候的冯巩还在讲相声。
起初,他和刘伟搭档,上春晚说了《巧对影联》。
结果火了,冯巩一战成名。
但就在两人即将再下一城的时候,时间已经来到了80年代末。
这是一个特殊时期——出国热潮。
邓文迪是这时候出去的,冯远征也是这时候出去的,汪小菲他妈张兰还是这时候出去的。
所以,当冯巩的搭档刘伟也要出去的时候。
冯巩很郁闷,总不能单口相声吧。
不过,就像失马的塞翁。
冯巩失去刘伟,焉知非福。
好莱坞有一部经典爱情电影,叫《当男人爱上女人》。
而在80年代末的中国相声界,这时候诞生了一对经典搭档,叫“当冯巩遇上牛群”。
在那个还没有于谦、郭德纲的时代,冯巩、牛群就如相声听众的快乐瀑布。
他们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相声组合,很可能没有之一。
在中国,唱而优则演,演而优则导,相声讲的好,最后也拍电影,演电视剧。
就像后来的郭德纲、小岳岳,那时候刚在相声界闯出名的冯巩,1987年出演了自己的大银幕作《业余》。
而就在冯巩成为全国名人时,冯小刚也在王朔提携之下以编剧身份从《编辑部的故事》里脱颖而出。
所以,当时间来到1992年,冯小刚为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《大撒把》寻找男主角,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冯巩。
两人的缘分起始于同年一档名为《艺苑风景线》的节目。冯巩是节目的总策划,而冯小刚也恰巧被节目组叫来帮忙。
因工作,就互相认识了。
可能是本家亲的缘故,冯小刚很快就称冯巩为“巩哥”,大家经常聚餐喝酒。
冯小刚还给冯巩专门写过一个小品剧本——《面的与皇冠》。
通过聊天交流,他们发现自己年少时的吃苦经历是如此相似,很快便建立起了深厚的“友谊”。
冯小刚不但深度参与了冯巩与牛群诸多作品的剧本策划,生活中两家人更是亲密无间。
冯小刚和原配妻子张娣有个女儿叫冯思羽。
孩子天生有点腭裂症,所以需要手术。
在医院手术那天,焦虑的冯小刚在所有朋友中只告诉了冯巩。
而冯巩则停掉手头工作,在医院陪了冯小刚一整天。
医生告诉他们:“术后恢复不要让孩子哭,伤口容易撕裂感染。”
但两岁的小孩如何控制得了她不哭。
最后还是冯巩想出了办法,买玩具逗她。
为了保持冯思羽对玩具的新鲜感,一件不够就隔三差五的换。
为此,冯巩从商店拎了整整两大麻袋玩具。
这下给冯小刚感动的,作为朋友能为自己的家事如此尽心不怠,亲兄弟也莫过如此。
所以当冯思羽康复后,冯小刚带着《大撒把》的剧本找到了冯巩。
两个目的,一是希望冯巩能出演男一号。二是希望借助冯巩在圈内深厚的人脉资源拉来投资。
冯巩仔仔细细的把《大撒把》的剧本读了一遍,好本子无疑,当即表态愿意出演,而且还负责联系投资事宜。
时间过得很快,冯巩找投资的速度也很快。
一些企业家出于对冯巩的信任,纷纷表示要投。
某种程度,冯巩为此事也消耗了自己不少的资源。
但就在这个时候,出了岔子。
北影厂起初拒绝过冯小刚请投《大撒把》的诉求,但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回心转意,主动联系到冯小刚希望投资拍摄。
那时候拍电影,不是社会资本想拍就能拍,得有国家认可的电影制片资格。
而这些资格都攥在那些国营电影制片厂手里。
在80-90年代初,各地的电影制片厂,不但有丰富的人才储备,也是重要的电影项目资金来源地,更是获得拍摄上映资格的不二之选。
因此北影厂主动邀约做这个项目,对冯小刚来说求之不得,作为电影圈的新人编剧,如果实力雄厚的北影如果能投,意义非同。
但是,北影厂也有附加条件:
1、导演必须用北影自己的导演。
2、男主角必须启用葛优。
导演还好说,可这主演让冯小刚犯了难,毕竟冯巩那边已经资金落地,自己也许诺了男主角给人家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,出于票房考量和增加商业成功的几率,彼时凭借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在全国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的葛优也有自己巨大的优势。
更何况,葛优和冯小刚也是兄弟,当年还是冯小刚冒雨拉着王朔、郑晓龙跑到葛优家里请他出演了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。
而且相对冯巩“激烈”一些的表演风格,葛优的“温和”也的确更贴近《大撒把》的男主人公顾颜。
很多年后,姜文面对马珂的邀约,他犹豫是该这么着还是这么着。
同样,此时的冯小刚也面临一个怎么着的选择。
权衡利弊后,冯小刚决定放弃冯巩,启用葛优做男主角。
于是在家琢磨了好几天的冯小刚,打了不少腹稿,终于鼓起勇气约冯巩见面,支支吾吾说了这么个现状。
对他,这确实很难。
两人相识相交的这段时间,冯巩对冯小刚肝胆相照,无论是精神支持还是物质支撑,都有求必应。
看到冯小刚涨红了脸,冯巩大度的告诉他:“我明白你的意思,不就这点事吗,咱们是朋友是兄弟,我怎么都成,犯不上为这事伤神”。
话虽如此,但冯巩回头还得挨个给为他而来的投资人说明情况、道歉。
折面子也伤感情。
冯小刚选择葛优和北影厂,虽理性,却也一定程度如冯小刚后来自传所述:伤了冯巩。
就这样,冯巩与《大撒把》擦肩而过。
《大撒把》剧照
但上帝总是在轻轻关上一扇门的时候,又打开了另一扇窗。
1992年,因为葛优,冯小刚伤害了冯巩,但冯巩也因此得到机会参演了黄建新执导的《站直啰!别趴下》,并于次年拿下一座百花奖最佳男配。
而冯小刚担任编剧的电影《大撒把》同样大获成功,奠定了他与葛优的经典组合,也敲开了他日后的电影导演之门。
那冯巩和冯小刚后来的兄弟情又如何了?
1999年,冯巩出现在冯小刚与徐帆的婚礼上,三人合影中,依然以老大哥的形象出镜。
2006年,马季追悼会上,冯小刚也与冯巩一同出席。
男人的友谊来的很快,通常也很坚韧。
但要想真正愈久弥新的友谊,少一些利益瓜葛,反而更可靠、踏实。
就像当年的“信马由姜”,在《一步之遥》后,马珂也再没以制片人身份与姜文共事过。
你看如今的冯小刚,金鸡百花金马最佳导演;冯巩,金鸡最佳男主,但两人却再无电影合作。
或许,这是他们在珍惜、怀念很多年前那个喝醉的夜晚:两人并肩而行,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。
正是这些情谊,让冯小刚觉得1992年,自己特别伤害冯巩。
文/圈姐